文章摘要:芒種,就像它的名字一樣,帶著一些鄉村泥土氣息,更多地反映農業物候現象。如果你有空,非常值得去郊外走一走,看一看秧苗碧綠,一派生機……
《時雨》 “時雨及芒種,四野皆插秧。家家麥飯美,處處菱歌長。老我成惰農,永日付竹床。衰發短不櫛,愛此一雨涼。庭木集奇,架藤發幽香。鶯衣濕不去,勸我持一觴。即今幸無事,際海皆農桑;野老固不窮,擊壤歌虞唐”。
南宋詩人陸游一首《時雨》,為我們揭開了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的面紗。六月六日,太陽黃經為75度,即為芒種。農歷書記載:“斗指巳為芒種,此時可種有芒之谷,過此即失效,故名芒種也”。就是說,芒種節氣是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
顧名思義,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麥、大麥等,“種”指種子。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。所以說芒種是一個代表成熟與收獲的節氣。說起來,相比其他的節氣,芒種顯得很低調。它不像驚蟄、立夏那樣有天氣上的象征意義;也不像春分、冬至一樣有許多習俗。
芒種,就像它的名字一樣,帶著一些鄉村泥土氣息,更多地反映農業物候現象。中國農時二十四節氣可以這樣劃分: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: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;象征溫度變化的有:小暑、大暑、處暑、小寒、大寒;反映降水量的則是:雨水、谷雨、白露、寒露、霜降、小雪、大雪;反映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:驚蟄、清明、小滿、芒種。
如果再細分,在24個節氣中,只有小滿和芒種是跟古代農事活動有關的節氣。如果你有空,非常值得去郊外走一走,看一看秧苗碧綠,一派生機,親近自然去體會“東風染盡三千頃,折鷺飛來無處停”田野鄉村的秀麗景色。
【外籍大師課堂】Chef Albert |與國際接軌,學習專業技術,讓技能沉淀,開闊行業新視野->新東方西點烘焙, 成就西點達人
【家長鑒證會第十期】—感恩篇|家庭,是心靈的港灣,給予溫暖與支持;學校,是前行的動力,激發卓越的追求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,家校共育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