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“我中學時成績不好,母親讓我學烹飪,好將來有門技術。沒想到,我能干得挺出色,還能在這個行當里再往上跳個臺階!1987年出生的袁博,現在已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,2009年,他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(以下簡稱“國賽”),獲得烹飪果蔬園藝一等獎。此時的
來自《中國青年報》的報道:
“我中學時成績不好,母親讓我學烹飪,好將來有門技術。沒想到,我能干得挺出色,還能在這個行當里再往上跳個臺階。”
1987年出生的袁博,現已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。2009年,他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(以下簡稱“國賽”),獲得烹飪果蔬園藝一等獎。此時的袁博,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核雕工藝師,在西安的古玩城里擁有自己的一家店。
回憶3年的職校時光,袁博用了兩個詞:一是“喜歡”;二是“刻苦”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入學不久的袁博看到高年級學生在做蔬菜雕刻,非常有趣,就跟著學起來。“說白了,就是喜歡,喜歡了就會投入很多精力,才能從眾人中脫穎而出。”
在學校里,喜歡雕刻的學生有很多,但這門手藝難學,是套“獨門武功”。課堂上,老師向學生們簡單演示一遍傳統的花朵、老鷹或駿馬造型后,就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其他造型,針對學生自己創作出的作品,老師會詳細點評。但通常而言,老師主要還是“說”,剩下的全靠學生自己練。
職校學生課外時間比較寬裕,袁博身邊的很多同學愛上網、愛玩,但袁博只在雙休日跟大家相約出去放松,“平時該怎么練手藝,就怎么練。”每天下課,袁博都會宅在宿舍里,用小刀琢磨雕刻技術。常常一練就到凌晨一兩點鐘。
袁博的雕刻基本功,在“癡迷”中一刀一刀積累下來。為了有更高層次的提升,他決定收拾行囊遠赴上海,拜上海美術學校一位老師為師。這位老師頗負盛名,他將美術知識賦予餐飲雕刻,作品工藝性很強。當時國內的很多頂尖食品雕刻高手都是從他那里學藝,而袁博想要的,是在這里學習美術理念和作品設計的思路。
一個新的工藝美術世界在袁博面前展開了。他接觸到了更多的藝術類型:泥塑、木雕、沙雕、核雕、玉雕……“學校教的技術,打好了我的基本功;這位老師的理念,則為我打開了眼界。”從此時起,袁博的人生航向多了幾種可能。
一年半后,袁博結束了上海的學習回到西安。此時,恰逢國賽報名,袁博經過層層選拔,和省內其他5名選手獲得了參賽資格。
緊隨其后,是整整4個月的培訓。沒有一天休息,從早上8:00~22:00,都要不停地練習雕刻,維持手感,“像一個機器人”。由于壓力大,今天雕得不錯的東西,第二天卻很糟糕。袁博決定,挑準一個品種練上幾個月,每天找人來挑毛病,后,對一個作品要用多長時間、下多少刀,他都心里有數。
每個選手可以報兩個項目,袁博選擇了藝術拼盤和食品雕刻。雖然很有信心,但面對全國各地70多位選手,還是不敢掉以輕心。這個緊要關頭,除了基本功,比的就是誰的作品題材更好、設計更佳、發揮更穩定。
比賽相當嚴格,左右各4位評委盯著袁博,他抽的是1號。終,他憑著出色的表現,以作品“福滿人間”拿下大賽一等獎。
拿了獎,袁博卻變得更加低調。“自己這么年輕,卻拿了全國大獎,工作收入穩定”,他突然不知道未來可以做點什么了?那段時間,袁博天天在思考一個問題:人生的下一步,該往哪里走?
“對廚師這行,我準備繼續干,還要干好。至于怎么讓技藝更上臺階,是更值得努力的問題。”業余時間,袁博開始慢慢研究核雕。
喜歡袁博雕刻的人越來越多,而袁博自己也在雕刻關公、菩薩等素材的過程中,被蘊藏其中的千年古文化深深吸引。他認為,食品雕刻再精美,也只不過是幾個小時的生命,核雕卻具有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,可以一直留存下去。
袁博決定辭去工作,專心做核雕,卻遭到了家人反對。父親是一位國企老工人,在他的觀念里,核雕無異于那些天天玩著鼻煙壺、遛鳥的閑人公子,不務正業。同樣是技術,學數控、操作機床是正經事,在學校教食雕、木雕是正經事,在古玩城開店搞木雕就不是了。袁博卻很堅持:文化產業是中國大力倡導的,而且中國一方面抓職業教育,另一方面也在鼓勵自主創業。
目前,已有不少收藏家成為袁博店里的老主顧。他刻一條手鏈的收入,可以頂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。但袁博還是深切體會到自己的不足,“現在感覺壓力特別大”,袁博說,職校學生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弱,技術練好了,但文化上有欠缺,做東西的意境、造型、構思總感覺有些遺憾。比如原來刻關公,只要身材比例合適,大胡子、青龍刀,整體精致就覺得夠了,但要想再上層次,功夫就深了——了解關公內心的東西,才能出神氣,活靈活現。
袁博說,自己上學時,有人對職校生還有些歧視,當時自己心里不舒服,現回頭看沒什么不好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但不要以為光學好技術就行了,不論學哪一行,都要不斷多學多看,充實文化水平的不足,“不打好底子,狀元可不好當。”
袁博鼓勵他的學生,堅持夢想的途中,要學會面對現實,F在很多單位不愿意用職校生,因為學生在校學得不是特別扎實,出來幾下子就覺得自己可以了,其實離大廚的要求還很遠。所以很多人選擇改行,能克服心浮氣躁留下來、肯吃苦的人,做得都不錯。
對于未來的打算,袁博說,自己要考取省級、中國級工藝美術師資格證,并且準備參加明年的中國知名核雕工藝比賽。他希望更多的職校生可以和自己一樣,在烹飪行業堅持下來,“在法國,廚師屬于藝術家的范疇。不久的將來,中國烹飪業一定也能擁有像法國‘米其林餐廳’和‘藍帶廚師’這樣的榮譽。”
【外籍大師課堂】Chef Albert |與國際接軌,學習專業技術,讓技能沉淀,開闊行業新視野->新東方西點烘焙, 成就西點達人
【家長鑒證會第十期】—感恩篇|家庭,是心靈的港灣,給予溫暖與支持;學校,是前行的動力,激發卓越的追求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,家校共育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