巍巍華夏,悠悠歷史,五千年滄桑砥礪,培育了中國人特有的情感與生活方式。中國人謙和,熱情好客,喜愛美食,講求忠孝仁義,奉行恭謹禮讓的智慧。古老的中華民族記憶里,始終保留著和為貴的富有人情味的處事思維。
人情味,“人”、“情”、“味”,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自豪,不會再有哪一國哪一個民族哪一種語言將它們?nèi)绱饲擅畹娜诤显谝黄穑瑒?chuàng)造成一個富有生命的詞匯,它是最溫情的人性,是人與人相處的法寶。
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,這是人情。逢年過節(jié),鄰里之間相互問候,親戚朋友之間禮尚往來,在宴席中觥光交錯暢所欲言,就算是對陌生人,也能致以熱情厚道的招待,奉上熱騰騰的菜肴。人情味,人與人相處,人與人之間的聯(lián)系,從來離不開一個情字,而以味輔之,飲食成了日常情感維系的重要工具。
飲食,是一種文化,而中華飲食則譽滿天下。食,在中國,美食就像一本永遠讀不完說不盡的辭海,透露出一種讓人無法讀懂又孜孜以尋的神秘。“食”雖簡,世間卻少有人敢夸下海口說知其形明其意,無論是讀書萬卷的先賢大儒,還是食技精湛的御庖名廚。
入口的美味,是對家的惦念;精湛的廚藝,是師承的心得;飯桌上出現(xiàn)的每一道普通的家常菜肴,都是流傳了千年百年的鄉(xiāng)土氣息。慢慢領(lǐng)會到,原來,再平常的食物,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。從一個一個講究人情的身體,融匯成對別人對社會對生活的包容。
平凡的食物,在每一次烹飪的過程中,都被賦予了太多食物之外的感情,傳承千年的廚藝秘技。也許是恩師眼神的鼓勵,也許是食客點頭的肯定,也或許是對家與幸福的追求。終于明白,我們所傳承的,不僅是難忘的入口美味,還有輾轉(zhuǎn)千年的文明和愈發(fā)精湛的廚藝。